单位注册

热门搜索:

热点排行

相关推荐

环境要闻|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在《环境保护》发表署名文章: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来源: 时间: 2023-01-11  浏览量:340 关闭

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环境保护》杂志2022年第23期刊发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关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文章。

20230111新闻稿2919.png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

 

浙江省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在全国率先推进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全省动员视频会和现场推进会进行部署推进,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美丽办”)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形成全方位、高规格、深层次的新格局。

两年多来,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创新驱动、联治共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标志性成果,在全国率先发布“无废指数”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成为全国“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是全国唯一的所有设区市入列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省。“‘无废城市’浙江探索”获2021年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浙里无废”数字化应用获浙江省2021年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称号。首批4个设区市、16个县(市、区)通过评估,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无废城市”清源杯。

 

 

锚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让“协同”成为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强劲的“引擎”

抓好纵向协同贯通

浙江省、市、县三级全部组建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无废”工作专班,一体化、整体性、全方位推进固体废物治理。省级专班出台建设管理规程、指标体系、评估细则,落实会商、调度、督导、帮扶、宣贯和评估六项机制,实行“三四五星”分级评定。11个市、90个县(市、区)都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项目、责任四张清单。

抓好横向协同推进

充分发挥美丽办等平台作用,实现美丽浙江建设大框架下的“一盘棋”协调联动、高效运转。浙江省财政厅落实专项奖补资金5.6亿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进生活垃圾总量控制、源头分类,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构建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全程闭环监管体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98%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强化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90%以上。

抓好社会协同共建

发布浙江省“无废城市”Logo,持续开展“无废之窗”宣传,制作“无废浙江”宣传片,公布首批“无废城市”十佳典型案例,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满意度调查。以“无废城市细胞”为载体,传播“无废”理念。浙江省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4300多个,“无废城市”逐渐成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新窗口。杭州春晖小学开展“无废学校”建设,通过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减少校园废物产生量,充分利用资源,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在校园中形成废弃物“可见、可减、可用、可消”的良好风尚;永康市端岩村以“无废乡村”为载体,推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外运处理的垃圾量从每天100kg降至15kg;杭州市举办“无废亚运”推进会,打造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20230111新闻稿4202.png 

杭州春晖小学“无废学校”建设

聚焦数字赋能变革重塑,让“智治”成为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鲜明的特征

 

开发“浙里无废”综合应用

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指导下,浙江省积极开展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试点,以实战实效、管用好用为导向,构建“1+7+N”的“无废”智治四梁八柱,聚焦五大类固体废物协同治理、全程监管,打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交通运输部门“浙运安”、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废物在线”等系统,实现多跨协同,纳网监管固体废物企业24万余家,实时监控危险废物转移91万批次,线上预警15万多次。2022年5月上线的“涉疫废物监管”应用场景,实时覆盖全省集中隔离点,累计监控转运处置涉疫废物3.1万批、1.5万t,平战转换时间缩短到6小时,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上线“小微收运”,着力解决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收运出路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得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处置成本下降20%、处置周期缩短50%。目前,最新上线的“危废交易监管”应用场景,提供处置价格指引,从类别、距离、需求量等不同维度,智能匹配危险废物生产企业和处置企业,推动实现危险废物交易全流程网上办理。

 

20230111新闻稿4701.png 

“浙里无废”数字化应用

首次发布“无废指数”

开展定量化、动态化的“无废城市”评价体系研究,将其作为部、省共建的首个核心成果。2021年11月,“无废指数”首次发布。“无废指数”贯穿产生、收运、利用和处置四个环节,通过覆盖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五大类固体废物的12项分指标的测算,实时动态反映各地“无废城市”建设水平,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精准画像,指引各地“无废城市”建设强优势、补短板。

有效带动制度重塑

以数字化思维、理念、方法、手段推动“无废城市”全领域改革创新,出台危险废物监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治理、再生资源回收等创新制度,修订《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将“数字赋能”作为重要的立法理念,增设固体废物全过程数字化监管规定,将改革举措固化为法律规定。

突出防控风险工作导向,让“安全”成为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坚实的基础

管控涉疫废物处置风险

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建立涉疫废物“小箱进大箱”分级转运体系。组织全省13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开足马力,协调32座工业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日处置能力达到2184t。2022年以来,浙江省累计处置涉疫废物14.39万t,始终保持“日产日清”,确保涉疫废物100%安全处置。

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控制固体废物产量增长。发布省级绿色工厂、园区评价导则,推动1202家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新增国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工厂50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浙江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0854万m2。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湖州市长兴县发布全国首个《城镇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四定”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东阳市推动形成村镇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智能化管理闭环。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99%以上,垃圾增长率连续5年下降,原生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化肥减量约1.75万t,农药减量约760t,连续8年实现化肥、农药双降。

健全固体废物收运体系

建成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运平台103个,在全国率先建立全覆盖的收运体系。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中心(点)建设。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建成收运中心(点)202个,覆盖企业13.2万家。农药、农膜“旧瓶换钱”“旧膜换新”回收模式实现全覆盖。杭州市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打造的数字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服务新模式,资源回收率达97%,获评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金华创新工业固体废物“三个五”治理新模式,率先建立工业固体废物数字智治闭环;宁波市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建成智能回收站点2000多个;嘉兴市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打造危险废物收运模式。

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缺口

2021年,浙江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215万t/a,是2015年的3倍,设区市主要种类危险废物实现“产处平衡”。在此基础上,浙江省聚焦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启动“趋零填埋”行动,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37座,日处理能力达9.79万t,基本满足处理需求。绍兴市率先建立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点对点”循环利用模式;宁波市探索炼钢炉协同处置电镀污泥;台州市推进燃煤电厂协同处置油泥;嘉兴市建成国内首套“飞灰水洗+高温熔融”处理设施,打通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通道。

强化违法行为联合惩戒

持续深化问题发现机制,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积极开展《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处罚违法违规企业12876家次,形成有效震慑。2021年,生态环境、公安、经济和信息化、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开展危险废物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2万多人次,立案查处案件3678件,刑事拘留182人。在“剑锋5号”行动期间,公安部门共侦破重特大案件13起,对196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获废机油等危险废物270余t。税务部门对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追征环境保护税,追缴税款134万元。杭州市查办了“4·26”非法处置废矿物油污染环境系列案件,打掉了废矿物油非法处置利益链;舟山市、绍兴市、丽水市将3起危险废物非法跨省、跨市转移案件遏制在萌芽状态。

 

20230111新闻稿6476.png 

“无废亚运”现场推进活动

高站位谋划下一步工作,推动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标定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方位。站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体系更健全,提升“无废”统筹力

充分发挥浙江省“无废”专班统筹抓总职能,运用美丽浙江考核和“无废城市”评估激励机制,强化督导帮扶,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视度和执行力。将“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美丽浙江考核,有力激发各地“无废城市”建设动力。各有关部门整体谋划、一体推进五大类固体废物治理、利用和监管。

管理更智能,提升“无废”智治力

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力开发生态环境“大脑”精准治废智能模块,紧扣核心业务,聚焦重大需求,突破改革难点,输出“大脑”智慧治废能力。迭代开发“浙里无废”,全面应用“浙固码”,打造“浙固链”,深化“无废指数”研究,推动其升级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提升智慧治废能级。

基础更完备,提升“无废”执行力

围绕源头减量化、收运集约化、利用最大化、处置无害化、监管精细化,加紧推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收运“三网融合”,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肥药两制”改革等重大工程落地实施,有力提升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技术、标准、市场、资金保障对“无废城市”建设的支撑。严格执法、依法监管,强化“无废城市”建设的法治保障。

共建更广泛,提升“无废”影响力

积极传播“无废”理念。深入推进“无废亚运”,将“无废”理念融入亚运会全过程。将“无废城市细胞”建设融入绿色低碳示范创建体系和生产生活,打造万个细胞,塑造“无废城市”社会共建的浙江品牌。

 

20230111新闻稿7291.png 

绍兴市建筑垃圾分拣系统

主办单位:杭州市环保产业协会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竞舟路228号南楼4楼 0571-88025035 ICP备案编号:浙ICP备17005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