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25-07-11 浏览量:31 关闭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领域的诸多痛点与难点也逐步显现。杭州水处理基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创新开发水、酸、金属全循环的工艺和技术,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将深度解析杭州水处理在新能源及新兴业务领域的探索和成果。
01 行业痛点难点分析
在“双碳”目标的强力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安全性及低成本等优点,逐渐占据市场优势,成为了主要的电动汽车动力源。据估计,磷酸铁生产过程中,每吨产品约产生50-70吨废水。因该类废水酸性强、盐分高,含有镍、铁等金属离子,处理难度大,已成为制约磷酸铁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
难点1
目前主流的磷酸铁废水处理工艺为碱性沉淀法,主要为预先调节来水至碱性,使溶液中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达到去除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效果。但这个过程需大量投加碱性药剂、设置沉淀池,土建与运维成本高,对环境有潜在影响。
难点2
后续回收工艺中仍需将水质调回酸性,重复调节pH值会产生大量资金浪费。
难点3
膜在碱性环境中易产生污堵,需投加额外的阻垢剂、化学清洗剂、还原剂等药剂,导致系统盐分增多,膜的处理负荷进一步扩大,运维成本随之陡增。
02 产业升级的杭水方案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杭州水处理致力于打通矿山、盐湖等资源开采、电池原料提炼、电池正负极材料制造、电池制造、电池回收利用等关键产业链环节,并在提锂综合解决方案和电池回收综合解决方案领域打通核心环节,助力打造“生产-回收-再生”全链条闭环。
通过自主研发的低温界面聚合镁锂分离膜、低碳耐酸膜、高性能酸浓缩膜及多膜集成工艺,杭州水处理在湖北某大型磷酸铁生产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标杆项目中取得了突破性应用,成功攻克了酸性磷酸铁废水处理的行业难题:
●在不改变废水固有酸性特性、全程不额外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前提下,实现了工艺在复杂体系中的长期、连续、稳定运行。
●大幅降低原材料消耗和危废产生,显著削减处理过程本身的能耗与碳排放,同时将废水中镍、铁等金属离子高效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与现行传统工艺相比,新技术的系统回收率提高至90%以上,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30%,运维成本降低了70%以上。
这种磷酸铁废水处理的绿色升级,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更将废水转化为资源闭环的关键一环,为实现生产过程的深度减碳贡献了重要力量。
当废水处理厂蜕变为资源再生的枢纽,当环保成本转化为循环经济的价值增量,当磷酸铁废水从危害变为再利用的资源,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基底才能愈加坚实。以技术创新驱动的资源绿色循环,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达成“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